在自贡市沿滩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里,总能看到一位教师弯着腰耐心指导学生写字的身影。他是学生心中的“启明星灯”,同事眼里的“德馨标杆”,更是用孝行镌刻人间大爱的“中国好人”——韩天学。

苦难童年:孝心在逆境中萌芽
1986年,韩天学出生于贵州毕节一个命运多舛的家庭。尚未出生时,父亲因哑炮事故双目失明;两岁半时,母亲病逝,留下双目失明的父亲、年长四岁的姐姐和年迈的爷爷。年幼的韩天学在贫寒中早早扛起生活重担:六岁随爷爷上山干农活,全家常以野果、豆皮果腹。即便如此,爷爷和父亲仍坚持送他读书,“唯有读书才能改命”的信念深深扎根于他心中。
初二那年,爷爷病重离世,家中支柱轰然倒塌。16岁的韩天学含泪决定辍学务农,却被父亲以绝食相逼重返校园。从此,他每日往返50里山路,半工半读完成学业。历经四次高考跨越六年光阴,2011年,他终于考入大学,成为寨子里的首个大学生。“父亲的倔强让我懂得,读书不仅是出路,更是生命的诺言。”回望来路,他目光灼灼。
带父求学:用行动诠释孝道
大学期间,韩天学发现独居的父亲因失明误饮生虫污水、误食蚁群饭菜,心痛如绞。他毅然决定带父求学,面对亲友劝阻,他坚定道:“父亲在,家才在。”2013年,他带着父亲挤进学校旁的出租屋,边读书边打工,清晨做家教,课后发传单,傍晚为父亲洗衣做饭。父子相依的身影,成为校园里最温暖的风景。
扎根特教:以仁爱点亮希望
2015年,韩天学大学毕业,为了实现特殊教育教师的梦想,选择成为自贡市沿滩区特殊教育学校教师。双目失明的父亲毫不犹豫支持:“你去哪儿,我就去哪儿。”更令他感动的是,贵州女友义无反顾追随,与他共同照料父亲。夫妻俩为父亲洗衣削果、端水喂饭,用点滴细节践行孝道。任教后,韩天学不仅自学理发为特校孩子义务服务,更将“勤劳、朴实、孝顺、善良”的家风融入教学,呼吁社会关注特殊儿童成长。

家风传承:孝心代代延续
2018年,韩天学的儿子出生。夫妻俩从教孩子为爷爷端饭夹菜做起,将孝道融入日常生活。四岁的小孙子每天牵爷爷的手散步,吃饭时先摆好凳子,夹菜端碗一丝不苟。2023年,姐姐罹患白血病离世,韩天学强忍悲痛,悉心安抚父亲,用陪伴助老人走出阴霾。2025年1月,父亲病逝前叮嘱“家和万事兴”,韩天学含泪承诺:“定让孝心代代相传。”


孝行无疆:平凡中的伟大
如今,韩天学仍坚守特教岗位,用爱心浇灌“折翼天使”。他的故事感动无数人,先后获评“中国好人”“四川省道德模范”。面对荣誉,他淡然道:“孝是本能,教是责任。唯有把家风传下去,才对得起父亲的教诲。”

韩天学用半生诠释了“孝”的深刻内涵:它不仅是奉亲于膝下的温情,更是逆境中的坚守、责任里的担当。这份孝心,如星火燎原,照亮了特殊儿童的未来,也温暖着世道人心。
编辑:sczg_wangt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