曾经,频繁的人情往来、名目繁多的宴席,是不少村民难以言说的负担。9月22日,记者在沿滩区永安镇云丰村采访时获悉,该村以“积分制”为抓手,推动移风易俗,破解陈规陋习,有效缓解了“人情债”沉重、红白事攀比、铺张浪费等基层治理难题,让乡风更清、民心更纯。
在云丰村,由村党支部牵头,依托党建网格和党员联户机制,成立了积分制管理小组,制定出切合本村实际的管理办法。在移风易俗这一风向标的指引下,管理办法将宴席规模、礼金数额等具体事项转化为清晰可操作的积分指标:红白事宴席控制在10桌以内、礼金不超过200元,可积30分;取消非必要宴席如乔迁、升学宴,可积20分;违规操办则相应扣分。所有积分情况均在村公示栏“亮红榜”,接受村民监督。
积分制不仅规范了行为,更织起了一条文明“竞赛线”。起初,大家只为“挣积分、不扣分”,但逐渐地,行为模式发生了变化:从“要我做”变成了“我要做”。有的村民主动帮助邻里简办宴席,共同赚取积分;有的自发组成互助小组,提前提醒可能违规的家庭?;褂懈嗳税鸦秩惹檠由熘链宓狼迳?、矛盾调解等公益事务中?!氨然帧敝鸾プ氨壬菩小保熬赫背闪送贫绶缃降那R?。
为了让文明行为可衡量、好推崇,云丰村创新设立积分超市?;跫苌厦酌嬗汀⑾匆乱?、卫生纸、农具等日常用品琳琅满目,明码标“分”。10分可换一袋洗衣粉,50分换一袋大米,100分以上还可优先申请产业帮扶资源,如技术培训、代销支持等,实现精神与物质双回馈。
村民王大姐就是积分制的受益者之一。原计划为儿子操办20桌婚宴的她,经村干部解释积分政策后,主动缩减至8桌。不仅省下近3万元,还获得30积分,兑换了食用油和化肥。“以前办酒是‘打肿脸充胖子’,现在简办既有面子、又省银子,还能换实惠,哪个不愿意?”王大姐表示。
据统计,自积分制实施以来,云丰村红白事平均支出下降50%,各类非必要宴席减少80%,累计发放积分超5000分,兑换物资价值近3万元。以云丰村为核心,永安镇逐步构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体系,攀比之风日渐淡化,文明乡风愈发浓厚。
编辑:sczg_wangtl